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首页  >>  年度工作要点  >>  正文

2021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22日

2021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

2021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主线,以省委综合考核为引领,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科学编制“十四五”改革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四个服务”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根据这一指导思想,2021年,学校党政工作将围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认可”高职名校这一中心任务,重点完成以下七大核心目标与八大工作任务。

一、七大核心目标

1.争创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2.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改革发展规划。

3.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争创省级特色党支部、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

4.确保普通招生新生报到数4200-4500人、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7.5%。

5.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培博士10人左右。

6.确保科研和社会服务到账经费2000万元以上。

7.确保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不少于1项,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级教学资源库验收。

二、八大工作任务

(一)落实从严治党,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1.强化新思想学思践悟。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干部教育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层宣讲、党委书记院长第一课、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等活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广大教职工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新校名、新规划、新发展、新机遇”等主题活动,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与情感。

2.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面向全体党员,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学习教育实践。要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制定学校实施方案,重点抓好“六专题一实践”,即开展专题学习、专题培训、专题党课、专题宣讲、专题研究宣传阐释、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以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握正确导向,加强督促指导,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3. 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落实《关于加快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用好“周恩来精神”、校史校训校歌等独特育人资源,引导广大师生勇担爱国使命,奋斗成就未来。突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导向,结合校本实际,培育建设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做好“八五普法”规划编制,开启新一轮省市文明校园创建。组织系列主题内外宣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涵育具有时代特质和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

4.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根据学校《“十四五”事业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进度安排,在前期动员部署、专题调研基础上,把握时间节点,扎实做好总结起草、咨询论证、审议定稿、报批发布等工作,统一规划体系,提高编制质量,为学校新时代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规划保障与科学政策指引。

5.抓好巡视整改。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巡视组反馈意见,制定整改任务清单,提出具体整改措施,逐条明确牵头校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时间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坚持巡视整改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完善一套制度。坚持把巡视成果转化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力量源泉,统筹做好“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以新业绩检验整改成效。

6.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开展“固本强基”工程。做好二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优基层党组织委员。深入开展“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做好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7.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落实好干部标准,选拔一批中层干部,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建设,持续优化干部结构。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分层分类开展政治能力培训。坚持从严管理,修订干部选任考核制度,完善政治素质考察方式方法。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整改,对“三龄一历”存疑人事档案调查取证并按规定处理。落实干部管理监督各项制度,规范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工作,加强干部离任和任期审计,严格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和企业社团兼职管理。

8.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制定并严格落实年度“两个责任”工作要点与清单,层层签订并严格落实责任状,拧紧管党治党螺丝。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强化新制定《督查督办实施办法》执行力度,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首轮校内政治巡察整改情况开展督查抽查,完成第二轮整改与第三轮巡察。加强对同级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党委委员履行“一岗双责”监督,对重大事项、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党纪法规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抓好重要节点作风纪律建设,开展系列专项监督和整治行动,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坚持做好信访工作和问题线索处置,实践运用好“四种形态”,严格落实“一案双查”,以严格问责助推工作质效上升。扎实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落实审计整改,深化审计监督。

9.持续做好统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成立学校欧美同学会,巩固统一战线。做好工会、妇委会换届,举办教职工荣誉退休仪式,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具有工会特点的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抵御防范校园传教活动,做好新形势下学校民族宗教工作。持续开展二级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管理工作,做到思想上重视、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

(二)深化综合改革,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10.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要进一步改革学校评价,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要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要进一步改革教师科研评价,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要进一步改革学生评价,树立科学成才观念,改进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进一步改革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营造教育事业发展良好环境。

11.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破除“五唯 ”顽瘴痼疾,针对不同岗位特点、不同领域特征,实施分类评价、多元评价、综合评价,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评价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评价制度。创新岗位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依托智慧教师发展系统,探索建立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人才、名师大师等各级人才梯队评价标准,对教师发展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引导教师向教育教学型、科学研究型分类发展。

12.推进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以章程建设为基础,以全面依法治校为关键,以办学理事会建设为载体,以厘清权责边界为抓手,以职代会建设为重点,以建设智能化质量保证体系为手段,促进学校权力规范运行,保障民主管理全面实施,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进一步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努力锻造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完成学校《章程》修订工作,加强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建设,形成良性互动与科学平衡。要持续推进制度建设,通过“废改立释”,进一步健全依法治校的制度体系。要持续优化绩效分配机制,量化教学、科研、贡献度等指标,加大部门工作质量奖励比重,优化绩效二级分配制度,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三)创新“三全育人”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3.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加强“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有效协同,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育人。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并融入育人全过程。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质量控制与分析平台,生成“六个一”完成情况清单,全过程控制育人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指引方向,培育全国“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14.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争创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培育全国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课程思政教育与德育特色案例。依托淮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联盟,共创淮安思政课教学与育人品牌。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实施意见》,研制承接方案,推动体育美育工作充分协调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勤俭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和推动劳动教育要求,聚焦全省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百千万”工程,提高师生整体劳动素养。

15.关爱学生成长成才。把学风建设纳入班级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测评体系,确保学生平均到课率高于97%。夯实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确保重点学生关注平台反馈率100%。推进“一体化”社会捐助与校企协作资助育人体系,完善相对困难学生精准识别有效路径,确保在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获得良好及以上。深入实施辅导员(班主任)职业成长引导支持计划,促进其职业能力发展。培育打造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争取获得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复赛二等奖以上。开展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争取获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

16.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应对江苏等省份新高考落地新形势,强化工作研判,科学编制招生计划,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招生宣传工作,在稳定招生规模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规范有序做好各批次、各类型招生计划的投放、宣传、录取与数据分析工作,强化纪律与档案意识,维护招生工作严肃性。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化就业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智慧就业平台,开展“千企万岗入校”等活动,精准化开展就业指导服务。积极开拓外省优质企业资源,持续做好2021届特殊群体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

17.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强化课程建设,实现专业和双创教育深度融合。采取“校内中心+校外基地”模式,引培创新创业项目,盘活大学生创业园。遴选校内创新创业训练实践中心,共建校外就创业基地。开展“创响青春”创新活动周,浓郁创新创业氛围。积极参加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力争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

(四)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8.加强专业建设。按照“调结构、抓内涵、增效益”原则,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制定各专业群建设方案,重组专业群组群结构。高标准完成好2个省级和1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年度建设任务,开展各类实训平台建设工作。     

19.推进“三教”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育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制定“1+X”证书试点管理制度,组织好课证融通课程建设。建设学分银行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学分积累与转换工作。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争取获教师教学能力省赛一等奖3项、国赛一等奖1项。推进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争取入选省级重点教材4部,培育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加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3门国家级和1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升级建设,争取新增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课程1门。建成质量管理与数据分析平台与目标任务管理系统,实施新一轮学校、教师、专业、课程、学生层面诊改。

20.全力争创江苏高水平高职院校。坚持全校一盘棋,形成创建合力。以创建为契机,结合“十四五”规划,认真总结办学成效,提炼办学特色,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总体建设目标和分项具体目标。要在党的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学校治理、信息化建设与国际化办学等方面明晰建设内容、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效。

(五)坚持党管人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相关文件,建立教师个人师德档案,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从入职宣誓到荣退仪式,从师德模范评选到奖教金激励,构建教师生涯全过程荣誉体系。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载体新颖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争取入选“江苏最美教师”“江苏教师年度人物”。

22.做好高层次人才引培。修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办法》《优秀团队建设实施细则》《名师及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做好专业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优秀团队培养对象遴选工作。引培各类人才50人以上,遴选产业教授10名以上。

23.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制定并出台新教师三年培养办法,吸收高校、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技能大师共同参与新教师培养,健全“双导师”培养机制。优化教职工培训体系,突出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信息化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与学生管理能力。实行继续教育学分制,教师每年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2个学分(32学时)。

(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4.聚力打造显性科研成果。强化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培养,制定激励措施,提高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教研教改积极性。突出质量导向,聘请专家一对一指导,培育国家级、省级基金项目,鼓励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获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不低于1个。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1-2项,确保省级项目立项数不低于15项,市厅级项目立项数不少于40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0个,发明专利授权数不低于20个;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不低于20项,到账经费不低于50万元,争取入选江苏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组织省科技进步奖申报与论证,力争两年内申报成功。

25.提升服务发展能力。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健全学校科技管理体系、制度体系与服务支撑体系,持续推动“科技改革30条”等科技创新和改革政策落地生效。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注重现有平台功能发挥。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6.全面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积极服务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重点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面向重点人群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面向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培训,积极向各级政府部门争取培训资源和财政补贴性项目,全年各类社会培训不低于30000人次,创收不低于550万元,开展技能鉴定不低于1000人次。持续创新发展老年教育,进一步办好淮安老年生活大学。

27.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服务区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持续开展“一专业(群)一名企一行会”校企融合工程,推进校政企共建企业学院建设行动,实现各二级学院全覆盖。在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指导下,加强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产教联盟建设,培育全国示范性产教联盟。开展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完成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集成)平台年度建设与验收工作,争取入选国家级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七)推进开放办学,提升国际化水平

28.参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规范校内“专转本”培训,提高“专转本”比例,确保录取人数同比提升50%。做好已有各类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基础上,新增各类贯通培养项目不少于原试点项目数量,保持本科试点项目总量不变,积极争取“5+0”高职本科贯通培养项目。

29.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国际化办学工作机制,明晰指标体系和实施路径,确立二级学院在国际化建设中主体地位。启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强化国际交流实效管理。

(八)坚持底线思维,建设“平安苏电”

30.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意识形态工作部署要求,抓实《意识形态工作目标考评实施细则》过程性考核。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干部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范围。建立讲座论坛报告会审批管理系统,统筹推进课堂教学、教材编写选用管理与检查,强化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开展新闻发布会、政策例行吹风会系列活动,完善信息公开、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协调和应急管理机制,增强舆情研判和防化风险能力,确保学校意识形态领域态势平稳向好。

31.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强化责任落实,压实主体责任,研判稳定形势,完善应对机制,强化协调配合,确保不发生任何影响社会安全稳定事件。持续开展全校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责任与防控体系,建设校园智慧安防,提升安全治理能力。突出隐患排查整改,聚焦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食品安全、校车与交通安全、建筑与实施设备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强化安全源头管控和系统治理与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做好重点敏感节点和重要保障期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升安全素养。

32.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全省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落实各类工作预案,做到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与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质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确保安全有序开学,确保校园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力争做到校内师生员工“零感染”。加强校园传染病防控,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优化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运行秩序,做到将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学校改革发展工作统筹谋划、一体部署。

33.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完成智慧教室等一批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银校合作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整体验收。全面实施智慧校园平台功能升级,开发大数据挖掘、共享、展示、决策功能模块,提升师生体验感和满意度。以省智慧校园示范校为平台,汇聚各方资源,培育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立滚动项目库管理,提升预算和重大专项项目管理绩效;优化财务审批权限与流程,实现网上报账签批。总结前三年试点经验,推进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建设采购内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采购项目各环节可控可查。完成省级绿色建筑发展专项建设与验收,确保水电净支出不增加;新建一批学生公寓,完成部分楼宇设施改造;建立服务外包单位考核监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建设“书香苏电”,推进图书馆空间再造,完成密集书库三期建设工程。加强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提高档案管理与使用效率。积极改善民生,共建和谐美好校园。